今天來講講民航業最近很火的新趨勢:長程廉價航空(Long-hual Low Cost Carrier, LLCC),廉價航空這幾年這幾年的蓬勃發展也帶起旅遊業的興盛,但面對市場的飽和,航空公司將目光投入到中長程的廉價航空的可能性。
廉價航空的始祖雖然起源於歐美,亞洲不只蓬勃發展,也發揚光大首先推出長程航線。一般而言,我們可以把5小時航程以上的航線稱為中長程航線(Medium & long haul)。除了航程較遠外,長程廉價航空(LLCC)常有幾個一般廉航不見得具備的特徵:使用雙走道客機(A330/A340)或較新的窄體客機(737 MAX 或A320NEO 系列)飛行較遠的距離、有商務艙可選擇與較好的娛樂設備(In-Flight Entertainment,IFE),提供較多元的機艙服務等,而與傳統航空(legacy carrier)中長程航線最大的區別,則可能是在次要機場起降與不使用機場空橋設施,以及許多服務都是要付費的,例如飲食,這也是廉航相當重要的收入來源(Ancillary revenue),但在大家關心的座椅空間(pitch)上,由於需兼顧中長途飛行的舒適度,LLCC與傳統航空差別並不大。
亞洲的JetStar 與Air Asia可算是LLCC始祖 ,Air Asia在亞洲LCC市場取得勝利後,成立了Air Asia X,用來服務超過4hr以上的中長程航線,例如紐澳、中國、沙烏地阿拉伯 東北亞(台灣日本韓國)、度假勝地夏威夷、模里西斯等,甚至曾有歐洲航線如巴黎、倫敦(皆停航)等。來自澳洲的JetStar 對國人也一定不陌生,當年澳航Quntas算是傳統航空公司中,很早投入廉價航空經營的公司,澳航把底下一些較不賺錢、度假取向的航線移轉給JetStar,由JetStar提供較陽春的乘客服務但更具競爭力的票價來經營區域和中長途航線,相同的航線透過廉價航空來飛反而賺錢,其中的奧妙就是成本結構的不同。同樣的傳統航空公司/廉航子公司的航線移轉配置相當常見,例如新航(SIA/Scoot),全日空(ANA/樂桃香草 )、法航(AFR/Joon)等
近年來市場已有一些成功的LLCC,最廣為人知的應該是歐洲的Norwegian Air與亞洲的Scoot,這兩家航空公司的崛起有一些共同的特點:1. 大量採用新型客機:Scoot在與欣豐虎航合併前,是全Boeing 787機隊(有富爸爸真好!),而Norwegian Air也大量採用787來飛行,更是第一家將737 Max投入跨大西洋航線的航空公司,並將在2019年成為A321 LR(Long Range)的初始客戶,這些新型機種對佔航空公司成本比重最高的油耗有很大的節省。2. 開發新中長程航點的能力:例如Scoot 開航的新加坡 — 雅典(Athens)與柏林(Berlin),是唯一連結東南亞與大洋洲地區與這兩城市的航線,在廉航的成本結構下,當然能有一定的需求。3. 其他重點機場的運用,撇除主場home base以外,Scott善用第三地的第五航權(如:台北)的上下客權來增加營收,而Norwegian Air則開拓挪威奧斯陸以外的重點機場直飛: 倫敦Gatwick, 丹麥哥典哈根就是重要的點,開拓跨大西洋航線。Norwegian更善用大城市旁的次要機場到了極致,大力開拓美國航點如:Providance(Boston附近)、Oakland(舊金山附近)、Ft.Lauderdale (Miami附近)等大城市周邊的機場來降低高額的機場成本。4. 他們的官網都非常親民(user-friendly),尤其是Norwigian,瀏覽起來相當舒服,就是會吸引你手滑那種。難怪這兩家航空公司也是世界最佳長程廉航得主的常客(Air AsiaX 也是其一)。
大家都知道傳統航空公司有三大聯盟,現在的廉航也有個Value Alliance,現在看來功能相對陽春,大概是類似廉航版的Skyscanner查找、訂票功能,日後會有什麼發展,拭目以待。
航空業正如許多產業一樣,典範移轉(paradigm shift)不斷,雖然近年來整體產業成長率接近全球GDP的2倍,但面對油價的高漲,航空公司仍須求新求變,不進則退。日航近期宣布在LCC合資公司JetStar Japan外,也將設立LLCC,在2020東京奧運前開航跨洋航線。什麼時候台灣也會有跨洋的廉航航線呢?Let’s s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