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O是什麼?能吃嗎?

StanDing
5 min readSep 27, 2016

--

"No Country Left Behind" 標語豎立在ICAO大會外,而台灣就是那被忘掉的一員

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ICAO大會一事,國際民航總署不僅未發邀請函給台灣,今天更傳出大會拒發給台灣媒體採訪證。究竟ICAO是何方神聖?好大的官威竟讓台灣人不開心?!

ICAO不只不邀請台灣,來自台灣的媒體也是拒絕往來戶

ICAO是國際民航組織 (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的簡稱,成立於1944年的ICAO是聯合國轄下的一個專業技術性組織,主要任務是就國際民用航空的標準和建議措施(SARPs)及空中航行服务程序(PANS),透過討論與協商,達成一致的準則,以建構安全而有效率,可長久持續並對環境負責的民航產業,忙東忙西就是要讓民航飛機有共同的交通規則與管理機制,讓大家有安全快速的載你上山下海。

那有沒開這個會很重要嗎?開會不就是瞎扯淡、結黨營私、耍官威與派作業而已嗎?我想以上在ICAO大會是免不了的,但實際管理亞洲相當重要的「台北飛航情報區」的台灣無法參與其中,絕對不是民航界、國際飛行旅客與台灣人的最佳利益。先來瞭解一下為什麼台灣上空與ICAO的關係,還有為何重要:

ICAO國際民航組織所劃定的飛航情報區英文Flight Information Region,縮寫FIR),區分了各國在該區的航管及航空情報服務的責任區。當飛機在天上飛時,所屬飛行情報區的管制員就是你的情報員、領航員與交通警察,他們有權利與義務帶著你度過那段飛航情報區。與國防在使用的防空識別區不同的是,飛航情報區主要是以民用航空的航管及飛航情報服務為主,所以管理範圍有時也會切入鄰國領空。常見的飛航情報區範圍劃分除了該國的領空與經濟海域外,還包括了臨近的公海。飛航情報區的命名,是以該區的飛航情報區管制中心所在地為命名,例如「香港飛航情報區」管制香港澳門的、「廣州飛航情報區」管制兩廣地區。

太平洋地區的飛航情報區們

而名義上台灣的「台北飛航情報區」包括台灣、澎湖、金門和馬祖,及未實質治理的海峽中線以西的部份福建省空域(實質歸上海飛航情報區管理),也涵蓋釣魚台空域 (此區已屬日本防空識別區空域)。

台北飛行情報區範圍,實際上中國部分歸上海管制 CC 中國時報

ICAO目前共有191個會員國(聯合國是193個),當中有36個理事會員國,這些會員國可分為三部份:在航空運輸方面佔主導地位的國家,這部分有11個國家,通常是那些民航大國,第二部分為對提供國際民航設施做出最大貢獻的國家,共12國(新加坡為其一:新加坡實為一航太領域大國),最後是保證地域代表性的國家,共13國(亞洲本屆為韓國與馬來西亞)。本屆大會同時會選出2017~2019的理事會員國。理事會員國須負責召開大會與任命最有權力的秘書長與選出主席,其權力結構類似聯合國,秘書長才是真正管事的。今年ICAO在現任中國籍秘書長領導下,不回應台灣提以觀察員身分參與的書面申請。

脫離聯合國以來,台灣一直是ICAO的絕緣體,2013年是睽違42年後,《中華台北民航局》首度以觀察員身份受邀參加。 秘書長是相對中立的法國籍秘書長。然而在ICAO組織裡,自1974年以來中國都是都是ICAO的理事會員之一,也相當重視民航發展,在ICAO一直扮演很有份量的角色。所以只要台灣不合中國的意,要搞掉你只是一塊小蛋糕。再者ICAO隸屬於聯合國,台灣非聯合國會員國,剛好給了國際舞台一個正當不過的藉口:不邀台灣一起來玩也是剛好而已。

遙想當年1944,中華民國還是ICAO的創始會員國(這種例子好像不生枚舉?!),但1971年11月後風雲變色,ICAO通過決議,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唯一合法代表,台灣再也不得其門而入。在2015年提供約153萬架次飛航管制服務,旅客超過5800萬人,這個數字還在快速成長中。尤其從北美經日本到東南亞的航班,台北飛航情報區是最便捷的路線。近年在國籍航空公司跨洋航線的耕耘下,有愈來愈多的東南亞 — 北美旅客借道台灣中轉。於國際慣例與於實質飛安利益,國際社會確實不該屏除台灣在ICAO之外。

ICAO網站首頁寫著:No "country" Left Behind ,對應台灣無法參與相當諷刺

ICAO大會基本上就是一技術性會議,主要讓各國民航局討論航空安全與秩序、飛航管制、交流最新民航新知與環境衝擊等議題;因著無法參與其中,多年來台灣的民航主管機關在飛航的制度與運作上,付出許多額外努力和成本,才得以稍稍建立符合國際民航組織要求的飛安及航空保安標準。這其實也是國際民航界不能忽視的一個潛在的風險缺口。

這屆不行那下屆行不行?現在看來解藥似乎在92共識,92共識很重要沒錯,但我不覺得是絕對唯一解,我認為若我們創造自己的不可或缺性(例如半導體業在世界的地位)或在許多國際場合與談判上,創造有利於我們的籌碼,透過自身努力與國際為我們發聲,確保成為觀察員旁聽的機率應該比每次總是看人家臉色高很多。聰明的tricks很多,就看政府的智慧與執行了。

--

--